点击蓝字关注,让每一片乡土被看见
宅改·美学·产融·乡兴
在成都西部,邛崃市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,正通过孔明街道“椒兰山房”项目(四川日报2023年报道)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。这座曾因人口外流而萧条的川西林盘村落,如今以宅基地流转为支点,撬动起城乡要素的深度融合。
01
三权分置破冰
配图非案例实景
邛崃首创模式
邛崃市围绕川西林盘建设,创新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入市流转机制,通过“三权分置”改革将宅基地使用权转化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,有效破解乡村旅游项目落地瓶颈2。以孔明街道郭山村“椒兰山房”项目为例,该村通过租赁老旧院落,整合林盘、茶兰资源,打造集民宿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艺术群落3。据公开报道,项目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,租赁15栋农房改造为民宿,年接待游客量显著提升。
配图非案例实景
01
林盘重生记
川西民居的现代演绎
椒兰山房项目(入选住建部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案例集》)以“在地营造”为核心:
新旧共生:保留川西林盘穿斗式木构建筑肌理,嵌入钢结构玻璃茶室等现代设计元素;
文化赋能:抽取汉代筒瓦、瓦当等建筑符号,结合国学、手作体验,打造“汉风艺术营地”;
功能迭代:将谷仓改造为乡村美术馆,猪圈转型非遗竹编工坊,实现空间价值再创造。
项目通过“微改造”模式降低建筑干预强度,成为成都周边乡村旅游的标杆案例。
城乡要素对流
02
从"空心村"到"创客谷"
邛崃宅基地改革催生"新村民计划"(成都商报2022年专题报道):
人才引进:为12位设计师、艺术家办理宅基地使用权证书
产业培育:建成茶田认养、陶艺创作等8个主题工坊
服务升级:引入菜鸟驿站乡村版、互联网医院远程问诊站
邛崃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,改革试点以来,高何镇常住人口回流率达23%,35岁以下青年创业者比重提升%,逐步扭转了"空心化"趋势。
振兴方程式
02
邛崃模式的普适价值
距离成都市区1小时车程的郭山村,验证了乡村振兴的“邛崃路径”:
(闲置资源×制度创新)+(文化基因×设计赋能)= 可持续振兴生态
正如项目规划所示,通过租赁6000平方米林盘资源打造的椒兰山房,不仅实现建筑空间活化,更构建起“生态+文化+产业”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,成为天府绿道生态能量站
最美民宿
配图非案例实景
END
文案 | 崃旅乡村工作室
扫码关注我们
崃旅乡村工作室
获取更多精彩资讯
申明:
摄影图片 | 来源摄图网版权已购买
本文内容是基于公开的行业报告,对乡村振兴模式进行原创案例解码,仅作学术与行业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若内容涉及品牌权益影响,请及时联系18008066884,将第一时间配合调整下架。
精彩评论 共 0 条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