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古城 振兴呼唤
川西古城,与山水共生
这里是“天府南来第一州”
茶马古道的驼铃穿越千年,
仍在竹海林间回响;
淬炼时光的窑火生生不息,
陶韵浸润着每寸土地;
青瓦木檐的川西林盘深处,
乡村振兴的春潮正澎湃涌动。
美在春天,相约乡村
我们重新出发
邛崃在线扎根乡土20载,见证过古镇炊烟,参与过山乡蝶变。
2025年,我们携「乡村人才振兴计划」全新升级,诚邀三类“新村民”:
🏮 文化守艺人 🏮 业态创变者 🏮 数字新知青以热爱为火种,共绘这片土地的下一个二十年!
人才兴村,三重奏
村民主角化 从旁观者到主理人
🌿共创入股:以土地、老宅、竹编/黑陶技艺入股文旅项目,成为“乡村股东”
🌿技能孵化:免费参与非遗工坊培训,打造“林盘手作”文化IP
🌿文旅创业:活化川西民居为特色民宿,山间茶园、林下菌田等你来创新
精英下乡 用情怀点亮乡土
🌿 业态创新:策划“南丝路文化节”“古窑新生季”,开发竹海瑜伽、星空露营等疗愈场景
🌿 数字助力:搭建“云上林盘”电商平台,让竹编茶器、高山菌菇走向全国
青年归巢 让青春与乡愁共鸣
🌿创业扶持:最高20万乡村振兴补贴,提供“一对一”资源对接
🌿文旅管家:招募民宿主理人、研学导师,用专业活化古镇群落
在地实践 艺术和乡村的双向奔赴
乡村振兴,既要留住山水陶韵的“形”,更要唤醒乡土文化的“魂”。在邛崃,艺术不再是高悬于展厅的展品,而是村民手中的竹编、稻田里的画布、古道上的脚步声;生态资源也不再是沉睡的风景,而是可触摸、可参与、可共生的鲜活场景。当艺术创作与自然肌理深度交融,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双向奔赴,正在这里悄然生长——
千年古窑的文化新生
行动:以千年古窑遗址为基点,资深非遗匠人联合村民成立“非遗工坊合作社”,开发“限定版陶艺盲盒”“节气主题陶器”等产品,首期上线快速售罄,助力村民收入显著提升。
延伸:打造开放式陶艺研学基地,游客可参与传统柴窑烧制,体验“土与火交融”的技艺魅力;未来拟联合高校团队,用数字技术复刻传统纹样,推动非遗技艺创新传承。
林盘生态的艺术蝶变
行动:在传统村落生态区,设计师与村民共创“四季艺术田”——春季播种彩色稻苗构成大地画作,秋季秸秆编织成巨型生态雕塑;改造闲置农舍为手作工坊,游客定制竹编器皿带动农产品价值提升。
成果:吸引艺术团队驻地创作,周边民宿入住率大幅增长,村民从传统务农者转型为“艺术导览员”。
茶马古道的沉浸之旅
行动:依托古商路文化脉络,开发《古道迷踪》实景剧情游,游客化身历史商队成员,通过破译传统手杖纹样、品鉴地方茶品等任务,探索8公里古道上的互动站点。
延伸:试运营期带动沿线餐饮消费激增,村民自发提供方言导览、传统服饰体验等服务,二期计划融入夜间光影剧场,开发剧情联名特色商品。
政策护航
01
金融赋能:地方乡村振兴专项信贷支持(含贴息政策)、文旅创业税费优惠
02
用地创新:农村集体土地优化流转机制,传统建筑改造可申领存量活化奖励
03
安居保障:区域级人才安居计划(含过渡性住房补贴)、随迁子女入学便利通道
04
创业扶持:优先对接在地非遗工坊、民宿集群等产业资源,提供孵化器入驻绿色通道
END
扫码关注
邛崃职场加油站
了解更多相关资讯
摄影图片 | 已购买版权(请无转载)
头部插画 |本账号原创(请无转载)
小图元素 | 本账号原创(请无转载)
精彩评论 共 0 条
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~